當地時間5月8日下午,中國大洋49航次科考隊在西南印度洋開展拖網采樣作業(yè),對海洋新興污染物微塑料進行監(jiān)測。這是我國首次在此海域開展微塑料調查。
微塑料通常被認為是粒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纖維、顆?;蛘弑∧ぃ醋匀祟惢顒?,通過物理、化學過程和食物鏈富集,進入生物體甚至人體。微塑料也帶來越來越多的環(huán)境問題,被科學家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“PM2.5”,是近年來國際海洋生態(tài)學與環(huán)境科學的研究熱點。
“此次是通過拖網的方式采集微塑料樣品?!必撠煵蓸庸ぷ鞯难芯咳藛T周亞東介紹。
當地時間16時30分左右,科考隊員從后甲板將孔徑為0.33毫米的采樣網緩慢布放入水,經過約30分鐘的走航拖網,獲取了表層水樣品。之后,科考人員將樣品裝入玻璃樣品瓶固定后封口保存?!昂笃?,我們將樣品提交相關機構,研究人員將通過實驗分析其濃度、形狀、組分等信息,評估該海域海洋微塑料分布情況和污染狀況?!敝軄問|說。
自2016年起,我國開始對近海微塑料進行監(jiān)測。去年,我國首次將海洋微塑料監(jiān)測拓展至大洋領域。中國大洋49航次第四航段首席科學家倪建宇告訴記者,在第四航段,科考隊將適時開展5次海洋微塑料調查作業(yè)。
據悉,全球在印度洋微塑料調查數據較為缺乏,我國首次在西南印度洋海域獲取海洋微塑料樣品,對從全球尺度研究海洋微塑料分布狀況、評估人類活動對海洋環(huán)境影響有積極作用。
版權聲明:凡注明“來源:中國西藏網”或“中國西藏網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權歸高原(北京)文化傳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體轉載、摘編、引用,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,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。
-
大洋科考新發(fā)現硫化物礦化區(qū)
從大海深處歸來的“向陽紅10”科考船5月1日傳來好消息: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在西南印度洋新發(fā)現一處多金屬硫化物礦化區(qū)。執(zhí)行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的“向陽紅10”船在海上漂泊47天后,于當地時間4月30日下午停...[詳細] -
“大洋一號”再出發(fā) “潛龍三號”迎海試
經歷3天的物資補給和人員輪換,4月15日,“大洋一號”再次起航,從廈門奔赴南海執(zhí)行綜合海試B航段任務。在此航段中,又一探海利器——我國自主研發(fā)的4500米級深海資源自主勘查系統(tǒng)“潛龍三號”將迎來首次海試。“潛龍”家族為何...[詳細] -
大洋科考“海底直播”開始
當地時間3月21日凌晨,隨著“向陽紅10”船進入位于西南印度洋的工作區(qū),科考隊員們把該航段第一個上陣的海底勘查設備投入大海。這意味著,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的科考調查工作正式開始。這個海底勘查設備叫做“海底攝像綜合熱...[詳細]